苏培科

  如果是谣言,则不攻自破,但是,八卦和传言在资本市场最好少一些。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现在急匆匆地批准股指期货推出有何深意?

  如果消息属实,认为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受一些机构和利益主体的游说;其二,管理层认为创业板很成功,股指期货也应该在可控范围;其三,管理层想借股指期货来抑制股市泡沫的膨胀,想抑制创业板的过度疯狂。

  如果是基于这几个可能,建议管理层最好慎重些。虽然长期呼吁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做空机制,但是开设的时机要审慎。尤其是一个基础制度的建设,要非常纯粹,绝不能掺杂过多的利益成分,否则会变形。2006年9月8日设立的中金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空转了3年多,他们无比着急,但是股指期货绝对不能成为照顾他们的利益的产物。还有,一心想“多元化”盈利的券商和期货公司,希望的衍生产品上来他们好收取的佣金,市场中投机的频率越疯狂他们越高兴,而这恰恰与政府的希望是相悖的,因为中央高层曾多次表态:“希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其次,如果一些人误认为创业板很成功、风险小、股指期货风险可控,则是一个误判。他们需要冷静和进一步观察,如果急匆匆地推出一些扭曲的金融产品,不但没有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反而会制造的历史遗留问题。

  如果是打着“为了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来推股指期货,则要更加慎重。期货市场虽然具有对远期现货价格的提前定价权,具备修正现货市场价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但若在一个现货市场都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里,仅推出股指期货而没有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只能是一个在现货市场衍生的做空机制,而现货市场仍然不具备做空机制,单一的资金推动型炒作模式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无非只是抽离了做多的动力,未必能够达到股指期货开设的初衷,其功能也未必能够充分发挥,搞不好还会加剧现货市场的大起大落。

  纵观世界各国市场的经验,股指期货的推出前和开始运行后,股市都会出现一次中级或更大规模的振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在机构的抢筹下,带动大盘上涨;而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期货又受累机构卖出大盘股而下跌,最终鱼肉的都是中小投资者。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交易后的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高科技股和新股泡沫破裂,标准普尔500指数短期内下跌近15%,相当多的科技股及新股更在一年内下挫80%以上。这些历史事件不论是巧合还是偶然,但股指期货的推出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走向。中国股市曾几次盛传股指期货要开始,大盘权重股就风起云涌。

  或许基于此,有人认为现在推股指期货的目,就是为了防止2010年股市泡沫的膨胀,为了让创业板恢复理性。但试想一下,2010年中国股市就一定会泡沫横生吗?推出股指期货就一定能够抑制所谓的“泡沫”吗?未必!因此,希望千万别用一个不成熟的“疫苗”,去治疗一个情况不明的“泡沫”,搞不好会错上加错。

  其次,建议在开通股指期货之前应先开通融资融券,先让现货市场具备“两条腿走路”的机制。否则,完全脱离现货市场的多空对弈,股指期货市场必然会出现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的波动,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根本不是期货来影响现货价格,而是期货回归现货价格,其定价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彻底丧失,结果必然会重蹈“权证”的闹剧,最终沦为投机、炒作。

  第三,股指期货开通后,千万不要过早地向境外资本开放,包括不能对QFII等境外机构。金融衍生品具有资金和风险放大的杠杆效应,如果让外资控制了这一杠杠,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就会加大。同时,由于我国对此类高风险产品的监管几乎是空白,搞不好就变成境外资本操纵中国经济的杠杆工具。

  第四,希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完善法制建设,让我国的股指期货在“三公”的游戏规则下运行。否则,股指期货会让中国资本市场操纵行为更加频繁。

  第五,应该继续加强风险教育和股指期货的知识普及。从目前中国股市的氛围来看,风险教育和知识普及远远不足,在推出股指期货这个高风险产品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教育和提高投资者风险控制能力实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