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时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其实是这样的(是大学校园,听美国学生说他们高中很简单):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酒吧里的人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

我想想我们大学里图书馆的机房和其他机房实验室在干什么:男的在打游戏,女的在上网聊天。有的写得某系重点实验室,进去后居然人们在联机打红色警戒。当时他们喜欢打这个游戏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说:走,去那个系实验室联游戏,然后所有人就跟打狼一样浩浩荡荡都去了。

我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

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美国学生拿笔记本是用来学习的,因为笔记本对他们太便宜了,400-600美元就是一个,我们三本二手教课书还300多美元呢。笔记本对中国学生是用来装逼的,他们本科的时候,有同学带女友去图书馆“学习”带着笔记本去,他们学校图书馆能自己上网,不过是有线上网(我们这里是无线网在学校各个角落),就那样还是把网线接上和女友在图书馆看网上电影,好像显得很有档次。

这个使我想起了中国有些人喜欢在星巴克咖啡屋里装,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属于消费比较贵的,我记得一个杯咖啡几十元人民币,我吃过一个冰激凌好像40元人民币,因为中国大部分人消费不起,就这样被一些人很崇拜,天天到里面装“小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这种恶心的名词和这种恶心的人),我心想,星巴克的全球总部就在我们旁边的西雅图,我们这里到处是星巴克咖啡屋,这里是个人都可以喝,要知道我们这里是美国的农村,你想想大部分农民或者农民的孩子在里面喝星巴克,这些国内人是不是就觉得土不喝了?

这里的咖啡是给普通人喝的,我们计量经济学的教授每堂课都拿着一杯西雅图best咖啡(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后来被星巴克收购)上课喝。星巴克在美国估计就和中国的大碗茶差不多,都是地摊货。

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

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

我们国内大学本科的的微积分,第一学期学的是一元变量的,感觉还行,主要是练习求导数和积分的基本运算训练。第二学期学二元变量微积分,感觉就比较难了。来了这里发现经济学是研究多因素的问题,n元变量是家常便饭,所以所有的微积分都是n元变量。这个就比较难,以前二元的还可以画出图像帮助理解(比如求极值可以看曲线的凸凹),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来运算了。

这里有一点在数学上和国内教学不同,就是他们先教线性代数,也就是矩阵的运算。然后再学微积分。而国内是先学微积分,后教线性代数。其实看一看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先教与后教的顺序,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数学的教学水平。因为我们先学的微积分,所以微积分最多也就局限于2元的微积分学。多元的没有矩阵基础,根本无法进行。而美国的先教线性代数,把矩阵学会了,微积分就可以直接学多元的了。(我发现美国人酷爱线性代数到了痴迷的程度,所有问题能用矩阵解的都用矩阵解。连很简单的方程组都用矩阵解)。

我说说比国内多的部分:国内的一元二元微积分也讲了求无限制条件的极值和有限制条件的极值,只不过都是一节带过,而且很不通用。美国讲的是一元n次函数求极值的通用判定,多元函数无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加n个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加边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求极值加n个不等式限制条件(库恩-塔克programing判断法)等等。其实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们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理解和运用。

在国内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导数和微分的区别,只知道微分就是导数加上dx的符号,来了这里发现,微观经济学的所有题目和定理都是在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深刻理解上推出的。我以前学得只能拿到一个有具体函数形式的函数进行求每个变量的导数和比较静态分析。但是经济模型中都是n个联立方程组,而且好多都是直接写一个F(x1,x2,…),其中x1,x2,…又是别的变量的函数:x1=g(y11,y12,…),x2=(y21,y22…)等等。

但是你要对这种抽象的符号函数的每个变量都求出导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就要用隐函数列方程组(我本科对隐函数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没想到还能这么用),你首先要对全微分或全导数有非常清晰和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写完整全微分,之后用隐函数列方程组,不过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草稿纸简直不够用,都是 n x n元的,会拖很多,很长。最后列出后,用矩阵解出就可以了。还有微观中的证明题,比如对谢泼德拉马定理(shepherd’s lamma)和罗儿定理(Roy’s Identity)的证明,你要是不能很好理解全导数,你就跟不做不出来。

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这两科我学的还好,基本可以考到90分以上,但是计量经济学(基本上是统计学)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本科学的最难的就是一元的线性回归,到了美国以后,老师用了一节课把这个讲完。之后马上用矩阵扩展到n元变量,一元的回归用最小二乘法做就已经很繁琐了,所有数据(n个数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平方和等等运算。到n元的,你会发现纯用普通代数根本写不出来,最小二乘法干脆就是用矩阵形式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根本不能用人工计算。

在国内没有人讲这个,即便讲了很少也有人出题,让大家练习这个,因为这个人工不能运算。只能用计算机编程序计算。其实统计软件(SAS, Gauss甚至office的excel,我在国内工作时经常用excel,以为自己excel学得不错,到了美国来发现,他们居然还可以用excel来编写简单程序,我完全不懂,我发现自己很渺小)中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函数进行标准最小二乘法的运算和自动打印出方差分析表,可是老师为了让我们对这些运算和运算步骤加深理解,每次都是让我们自己把最小二乘法的程序打出来(这样,虽然不用计算具体值,但是等于你把题做了一遍)。

我们讨论标准最小二乘法时,主要讨论满足标准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是高斯马尔科夫定律,当一个月学完n元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违反高斯马尔科夫定律的情况下会出现的异方差性,误差自相关性,多方程误差同时相关性,线性方程组估计的有偏性。所以这门课主要研究辨别所有违反这个定律时的检测方法,和改造模型使之适应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也就是通用最小二乘法。

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我们这个老师还算好,在每周五给我们加课学习gauss编程,据台湾的同学说,他以前上的一门统计课,老师根本不教那软件怎么使,因为学那个软件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负责,如果你不写,那你的作业就没分,你看着办。所以他只能去自学。我们如果周五老师有时间,会给我们补课,

补课这个词在中国只有中学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诟病,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学校私自给学生补课。美国这里居然是学生要求老师加课。尤其是在考试复习前,美国学生都要求老师加课。我这个人自学贯了,很讨厌老师加课占用自己的时间,不过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赞扬的。

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这个除了矩阵运算很直接外,其他很c语言差不多。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由于我以前就酷爱编程,所以上手很快。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遍就把gauss掌握了。最后完全是在gauss中处理数据和运算了。这也是我唯一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的乐趣。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

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我们要求很松。

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向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

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那么有影响力。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我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因为博士教育还是这个教育体制,只不过博士比硕士要求更高,硕士是要求平均B以上,博士是要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学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学得更难,考试也难。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那学期就一开始给我们讲了一次作业(不要认为上课讲作业,是在给我们补课的时间讲,美国老师经常占用我们的休息时间),后面就都是老师给我们讲作业了,当时我还以为老师很负责,亲自讲作业,后来听说,他的助教由于上学期有C,被开除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

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gauss编程课,我们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gauss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费精力。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一个在怀俄明的同学说:“第一次考试我考了50多分,因为全班都考了50多分,结果老师都给大家加了10分。”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

记得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他,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

我们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