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两周如何调适身心

高考前两周,是考生们最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期。看过周浩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高三》的同学会记得,成绩平平的张兴旺在离高考仅剩14天的时候失去了信心,想放弃高考去厦门打工,幸亏班主任及时赶到火车站找到他,经老师开导和他的自我调整之后,重返校园复习迎考,最终考入了大学。这是个真实且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有些同学一离开老师平日里耳提面命式的指导,心里就没有了着落,茫然失措,而且越是临近考试,越觉得知识生疏,心里更是紧张急躁;有些同学感到高考近在眼前,开始手忙脚乱,搬出所有的课本和复习资料,恨不得一口吞下,结果顾此失彼,让自己极度焦虑;还有些同学拿出“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没日没夜地做题,唯恐哪道没做的题目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上;也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中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扭转乾坤,便灰心丧气,看不进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到底该如何利用好这考前最后两周的时间,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并让复习的效果最大化呢?

一、坚信“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尽管复习的时间不多了,但如果合理利用,通过短期的突击,仍可能有较大的进步。尤其对于过去不大用功,没打好基础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这些同学并不笨,学习潜力也很大,而且,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会急剧提高。

因此,要相信自己在这个时段内通过高效的复习,也可以取得好成绩,只是要注意具体的复习策略。常言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关键要看怎样磨,磨哪里。

二、最后冲刺保持计划性

一些同学总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充分,整天埋头于一大堆书本和习题,越看越心慌。其实,书是永远看不完的,习题也是永远做不完的,没有谁是在充分复习“完了”之后去高考的。

在短暂的两周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确定复习的侧重点。要规定出每天复习什么,复习多少,心里要有个计划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这样复习,才能有实效。

三、调整大脑的最佳状态

在最后的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起居有规律,不开“夜车”,不搞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尤其是习惯了熬夜的“夜猫子”,从现在开始,就要每天提前10分钟睡觉,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尽可能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 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所以,每天应尽量在考试的时间段复习,让大脑最佳状态的时间调节到与高考的时间同步,并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两个小时要有短暂的休息,可以简单地做做操、看看窗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散散步,使大脑尽快消除疲劳。

四、学会放松,适度紧张

面对屈指可数的高考,我们当然会紧张,这也有助于我们充满干劲、全力以赴地冲刺。但是如果紧张过度,就会导致心慌气短、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涣散等,影响复习效率以及将来的考场发挥。建议过度紧张的同学在这一阶段可以每天抽出10到20分钟的时间做一做肌肉放松练习。

这是个很容易掌握的放松方法。由于人在紧张的时候全身的肌肉会发紧,所以这个练习就是通过先让全身肌肉紧张起来然后再放松的过程,最后达到放松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先把身体某部位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放松,连续做几遍。比如,先握紧双拳,让自己体验到手部的紧张,并让这种紧张感持续10秒钟,然后再松开拳头,体验放松的感觉。

这个肌肉放松练习从头到脚都可以进行,坐着、躺着都可以做,如果每天能坚持做两次的话,会对你大有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放松方法,比如深呼吸、意象法等,也可以做点家务活,或者是稍微运动一下、听听音乐,看一会儿电视,和家人聊聊天等。

五、自我激励,增强自信

前面提到的放松方法是治标的,而要想从根本上让自己放松,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的具体方法有:

1. 多看多想自己的优点、优势、长处;

2. 多说积极的、鼓励自己的话,多往好处想。心情好,学习效率就高,你就会更有信心;

3. 多用自己的行为给自己以积极的影响,比如坐着时直起腰来、走路时抬头挺胸,这种身体姿势的改变本身会让你产生自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