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英语辅导已经成为很多孩子从小就要面对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火爆异常,因为各位家长都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有的孩子不是特别喜欢英语,大部分与启蒙时期不科学或不适合孩子的学习和引导方式有关。以下是少儿英语启蒙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帮助。

  理念篇

  Q1. 英语启蒙,应从哪儿开始?

  答:英语启蒙,听力是基础,是培养孩子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打好,房子就造不好,足见听力输入的重要性。听力输入(俗称磨耳朵),一方面来源于儿歌、绘本、动画等各类音频的反复播放;另一方面还来源于原版绘本的亲子共读,父母大声朗读的过程,也是孩子聆听吸收的过程。对于不排斥英语的孩子,可以从听开始,“听”+“读”一同进行,2岁以后可以接触动画;而中文优势明显的孩子,如果“听”不足以提起兴趣,可以尝试从动画开始(2岁以后),熟悉动画情节后,转成音频给孩子听,补上“听”这一课,同时,选择感兴趣的绘本亲子共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阅读能力逐步提升,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Q2. 应如何协调中文与英语的关系?

  答:母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中国孩子来说,中文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重要性自然无法与母语相提并论。鼓励、提倡尽早接触英语,并非要以英语取代母语,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不同语言的美感,在享受故事、享受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两种语言,由此站在更高的台阶上,通过多样化的语言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现实中的确有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不惜以舍弃中文学习为代价,这样的极端做法不可取。两种资源的使用应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学习都能兼顾。在启蒙初期,父母主导选择时,可以按照中英各半的比例调配资源,形成学习习惯后,孩子的自行做主阶段,不求每天的学习量都要严格对等,只要中长期保持均衡即可。

  Q3. 是否需要学习语法?

  答:在本书第二章中曾经谈到,成人学习语言与儿童习得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成人更多关注规则——“为什么是这样?”而儿童则只关注结果——“它是怎样的?”母语习得过程也是如此。咿呀学语阶段,父母只告诉我们正确的表达是什么,小学阶段老师才会教授为什么这样表达。因此,学龄前儿童无须刻意学习语法。这里说的不学习并非指不接触语法,而是说不要将启蒙资源当语法教材来学习。事实上,语法渗透在英语启蒙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资源当中,原版绘本、分级读物、桥梁书、动画语言,每一个句子都体现着语法,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主从复合句、倒装句……输入量大、吸收较好的孩子,凭语感自然输出的语言,大部分都能符合语法规则,比如雨停了,孩子们会直接反应“The rain stopped”,不会想到“The rain stops”或者“The rain is stopping”。想想有一次看到月牙儿,脱口而出:“The cresent is shining in the sky,but it only shines at night. It looks like a banana.”三个句子使用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两个时态,并非他懂得两种时态的区别,而是他从未听过It looks like/looked like这样的表达,It looks like是输入原版资源的过程中自动“加载”在大脑里的。所以,启蒙阶段只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地道的表达,进阶阶段可在阅读的同时简要介绍一下语法规则,譬如句子“Away she went”,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个倒装句,away提前到句首,意思等同于“She went away”,不过倒装后句子会生动很多,这样解释,孩子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Q4. “三明治英语”要紧吗?

  答:首先,父母要杜绝“三明治英语”,如果不清楚或不确定整句英语怎么说,直接说单词。与其指着小狗说“这是dog”,不如直接说“dog”。其次,英语启蒙也是词汇、句式积累的过程,父母现在只知道“这是dog”,孩子只知道“dog”,没关系,坚持阅读,很快就会知道“It’s a dog,It’s a white dog”,孩子的成长速度比父母还快。最后,在父母未输入三明治英语的前提下,孩子的三明治表达,是为思维受限于语言,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待听力词汇积累充分,口语词汇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阅读篇

  Q5. 分级读物能否取代绘本用于启蒙?

  答:0—6岁孩童为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因此,输入的语言质量至关重要,输入什么样的语言、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从营养上来说,分级读物较之原版绘本还有较大差距,这正是提倡用绘本而不是分级读物来启蒙的原因。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启蒙首选原版绘本,待孩子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再添加分级读物。当然,如果父母不具备带孩子阅读的能力或者无法腾出足够时间开展亲子共读,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分级读物入手,慢慢再转入桥梁书和绘本的阅读。

  Q6. 妈妈口语不好,能否不做亲子阅读,而是只陪着宝宝看书听音频?

  答:研究表明,如果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听一盘录音带或者看一段视频,里面是一种新语言,婴儿就会得到充足的信息并学会分辨这种新语言中的语音(在某些情况下,婴儿也能通过录音带或者视频学习,但是这要比跟真人学习花费更多的时间)。通俗来说,宝宝单纯听音频也能学习,但效果是妈妈讲述的十分之一。亲子阅读重在亲子,以培养英语阅读的愉悦感为目的,正音的任务可以交给共读后的磨耳朵来完成,所以只要妈妈能开口,不妨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试着亲自给孩子朗读。

  Q7. 对于中文占优势、排斥英语的孩子,如何迈出英语阅读的第一步?

  答:只学了中文而未经英语启蒙的孩子,一般在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在中文方面的优势,对陌生的英语不容易接受,初期对语言的适应感培养是前提,父母可以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听力适应。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音频,特别是与他喜欢的中文儿歌同曲调的英语儿歌音频,诸如If You’re Happy,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New Year等,从这些儿歌扩展到其他儿歌,适应语言后再过渡到阅读。如果孩子不接受纯音频,也可以考虑《语感启蒙》、Baby Signing Time等手语视频或动画片,重复播放数次后,转成音频给孩子听。二是阅读强化。选择孩子喜欢的主题、造型有趣、文字简单的绘本,譬如翻翻书、洞洞书、触摸书等,让孩子慢慢接受并喜欢。总之,中文占优势后的英语启蒙要花费更多心思,父母要更为耐心和细致,给孩子一段适应期,不能急功近利,孩子表现好时,要及时给予正面鼓励。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许不喜欢的只是某一类资源,不能简单归结于不喜欢英语,不要轻易放弃,坚定执着,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资源为止。

  Q8. 孩子读完绘本,喜欢自己瞎编单词,妈妈该怎么回应?

  答:英语学习,鼓励为主。孩子有任何主动输出的意愿,尤其是这种创造性的输出,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如“这表达可真有创意”“这个用词好妙啊”等。想想1岁8个月时,迷上了给家人取英文名,说妈妈叫Cocomart,爸爸叫Cocobart,外婆叫Cocowight,奶奶叫Coconice,还中英文混改。每次有新的“创作”,我们都积极鼓励,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欲”。从最初无厘头的改编,到儿歌的改编,到22个月时能巧妙地改编绘本段落,再到3岁时能用英语讲故事,这与正向激励的作用密不可分。

  Q9. 孩子英语表达错误,要不要指出?

  答:先予以肯定,表扬的同时复述孩子的话,复述时将正确的说法不留痕迹地表达出来。譬如孩子说:“Look! There are so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针对这里“sheeps”的错误,妈妈可以回答:“Great!There are so many sheep on the grass!”孩子往往会跟着重复,正确的表达就印在他的脑子里了。因此,有表达错误可以指出,但需在维护孩子表达热情和积极性的基础上策略、艺术地指出。

  Q10. 在英译中三遍之后,孩子还是不接受纯英语怎么办?

  答:正常来说,只要是情节难度符合孩子认知的绘本,翻译三遍之后再听音频不存在情节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孩子仍要求翻译,说明孩子还比较排斥纯英语,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减少翻译的量,比如挑关键词翻译、难句翻译或个别生词翻译,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慢慢过渡到不翻译。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大脑中具体情境与英语之间的对应关系,除了加大阅读的重复量之外,还应借助音频磨耳朵来进一步强化。

  Q11. 附带CD的绘本,应该给孩子先看绘本还是先听音频?

  答:从音频切入还是绘本切入,取决于孩子的听力水平。对于听力水平较高、能够裸听音频的孩子,两种方式切入皆可;而听力水平一般的孩子,需要先借助绘本熟悉故事情节,在情境对应、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听音频(跟听),效果会比较好。当然,形式新颖的音频(例如演唱版音频、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富含拟声词的音频等)除外,可以试着先裸听,再进入到绘本阅读。

  Q12. 富含拟声词、押韵句式的绘本,朗读时是否需要翻译?

  答:拟声词、押韵词一类的绘本比较特殊,阅读时不建议提供翻译。对于拟声词,可以在读英语的同时,用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像绘本Duck on a Bike,里面提到的每种动物的叫声,都可以模仿;而押韵句式,朗读时需要一气呵成,停顿下来翻译会破坏文字的韵律感与美感。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读完后,就个别单词进行解释。在Dr. Seuss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为了押韵而造的生词,单词本身无任何意义,他的作品更无须翻译。

  Q13. 哪些绘本该买原版,哪些绘本该买引进版?

  答:在拥有一定原版绘本量的前提下,有两类绘本可以考虑购买引进版:一是非英语国家出版的原版,像日本、韩国、德国这些国家的作品;二是价格特别昂贵的原版,可以选择购买引进版,同时搜寻原版的音频和动画,在看完引进版理解故事情节后,拷贝给孩子听和看。其他绘本收原版还是引进版,由父母视家庭藏书的语言结构灵活选择。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两类绘本只适合购买原版:一是文字押韵类绘本,这类绘本经翻译后少了许多韵味,远不及原版读起来畅快;二是文字游戏类绘本,以英语文字为载体扩展的幽默故事,引进版会比较晦涩。

  Q14. 看绘本是否要背下来?

  答:绘本阅读不以背诵为目的,孩子理解了故事情节、理解了语言与情境的对应关系、知晓了当这种情境再现时可使用的语言就可以了,跟读、背诵都应以孩子意愿为前提,不应勉强,尊重孩子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对英语的热情。当然,有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或处于模仿敏感期的孩子,会主动跟读、模仿和背诵,享受“我能读”“我能说”的成就感,譬如想想,学会的句子喜欢说出来,学会的儿歌喜欢唱出来,这就另当别论了。

  Q15. 孩子以前看书一晚上要读五六本,现在阅读量下降了,怎么办?

  答:孩子阅读有阶段性,不只看绘本,听音频也是如此。阅读量下降明显,通常妈妈要反思一下提供的资源,是不是资源太难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是所选资源没跟上孩子兴趣?还是太久没更换资源?如果不存在以上问题,那就是周期性的阅读低潮,不妨给孩子一点时间,自由放松一下心情。此外,不必刻意追求阅读的“量”,“质”更为重要,随着读物难度的上升、篇幅的加长以及阅读过程中交流讨论的需要,阅读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高质量地读一两本书远胜过低质量读五六本。

  Q16. 相同书名不同作者的版本,是否有一并收入的必要?

  答:很多童话、民间故事都有多个版本,不同作者对故事内容或多或少做了改编,表现手法有差异,结局也不尽相同,而不同插画家的画风更是迥异。在我收入的诸多作品中,有不少同书名的原版、同书名的原版+引进版,甚至书名不同但故事情节相似的原版,例如Henny Penny与Chicken Licken,Henny Penny的结局为动物们均沦为狐狸的美餐,而在Chicken Licken中,危难时刻峰回路转,动物们逃回了家中,打算狠睡一觉压惊,过后再去寻找国王,这样的结局让人如释重负,而且文字表达各异,同时,阅读时并无重复累赘之感,熟悉的剧情能带给孩子安全感,不同的绘画风格也能带给孩子不同的艺术美感,因此,可适当有选择性地收入。

  Q17. 孩子什么年龄适合开始精读?

  答:于0—6岁的孩子而言,精读与泛读是孩子自主选择的结果,完全以兴趣为前提,只有喜欢的书籍才可能精读,所以不存在父母按照书目来划分精读、泛读的必要性。4岁之前,鉴于重复期的存在,翻阅的书籍大都能精读,少则十几次,多则上百次,有些书籍甚至能喜欢长达数年之久;而4岁之后,只有极少数特别喜欢的书籍才会反复阅读。因此,0—4岁孩子阅读习惯以精读为主,所以在精读基础上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扩展,加大泛读量,以扩大知识广度;4岁以后,孩子阅读习惯将转到以泛读为主,不愿重复,这时候父母应该在泛读基础上再根据孩子兴趣及时推荐一部分经典作品,适度增加精读量,以提高知识深度。

  Q18. 对于4岁以上启蒙的孩子,应如何选择书籍?

  答:晚启蒙的孩子,第一要务是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选书时兴趣放首位。一般来说,幽默搞笑类、悬念故事类作品会比较受欢迎。幽默类诸如Mo Willams的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系列,Jez Alborough的Fix it Duck,Captain Duck,Hit the Ball Duck等,Keiko Kasza的The Wolf ’s Chicken Stew,My Lucky Day,The Rat and the Tiger,Don’t Laugh,Joe! 等,都很受孩子欢迎,连大人看了都要捧腹;悬念故事类诸如P. D. Eastman做插画的A Fish Out of Water,Paul Galdone改编的The Turtle and the Monkey,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Janet Stevens的Tops & Bottoms等,都很吸引孩子。通过这些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再逐步扩大阅读的范围。不少妈妈担心,语言难度合适的书籍吸引力不够,吸引力大的书籍难度又太高,其实,只要阅读过程中及时进行中文翻译,就不必纠结于语言难度。有一次度假,我在给想想念庆子的Don’t Laugh,Joe!以及Arlene Mosel的Tikki Tikki Tembo时引来5个孩子围观,他们的年龄4—8岁不等,都还没学过英语。两本书文字都不少,念的时候一句英语一句中文,5个孩子却听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第二天阅读时间还没到,5个孩子就已经在坐等了。所以说,可以借助翻译的形式,弱化语言的难度,扩大资源的可读范围。

  Q19. 孩子喜欢英语童谣,该如何从童谣进入到绘本的阅读?

  答:不少妈妈有此困惑,孩子喜欢英语童谣,喜欢了很长时间,能唱也爱跳,却不知如何跨出阅读的第一步。从听/唱童谣到绘本阅读,能在这中间起桥梁作用的读物当属童谣书和带有演唱版音频的绘本。Iona Opie编著的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Usborne出版的Nursery Rhymes,这类带CD的童谣书,能吸引孩子从关注歌曲的韵律到关注画面;而带有演唱版音频的绘本(例如JY Books、Child’s Play的童谣洞洞书),则能利用歌曲美好的音韵和律动,直接将孩子带入阅读的世界。

  Q20. 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了,还需要亲子阅读吗?

  答:亲子阅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亲子陪伴、感受温暖、交流心灵才是亲子阅读的根本,而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并不因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而减少,明白了阅读的初衷与定位,也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孩子愿意,读到孩子成年又何妨?

  视听篇

  Q21. 听音频有用吗?孩子好像并没听进去。

  答:孩子的耳朵比成人想象的敏感得多,别看他每天若无其事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耳朵像是没在音频上,其实都在心里。想想小时候我也曾以为他听不进去,直到看见他10个多月时突然听到语感启蒙主题曲Kinderpower时的反应。当时他正歪着身子准备跨进他的小跑车,突然听到这段歌曲,瞬间石化,曲毕才“苏醒”过来,重放了10遍,他呆呆地站了十几分钟,一动不动,那画面至今令我感动。所以就音频而言,父母要放低评价标准,只要孩子不明确表示不想听,就默认为他在接受,持之以恒,必有收效。

  Q22. 音频可否当背景音播放?

  答:启蒙初期,孩童尚未养成听音频磨耳朵的习惯,父母的引导往往都是在他玩玩具或涂鸦时见缝插针地当背景音播放,这个过程不宜过长,最长控制在一年,孩子适应音频后,要尽快找到他感兴趣的资源,“驱使”他主动听,并借助绘本、动画等可对应情境的资源,帮助孩子理解语言,培养“有意识地听、情境对应地听”的习惯。

  Q23. 播放音频/动画是否要求整个专辑全部看/听完再换下一个?

  答:试听资源以专辑/季为单位播放最为简单,如果孩子喜欢的是音频、动画的人物或风格,会很容易接受整个专辑,但如果孩子喜欢的只是某个主题或场景,那就需要将专辑/季分解成最小单位,以孩子喜欢或日常生活中正在经历的主题和场景为线索,将其他相关主题的动画也检索出来,灵活使用。因此,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最为有效。

  Q24. 美式发音的孩子,适合使用英式发音的资源吗?

  答:两种发音规则虽有区别,用词也有差异,但孩童早年多听不同的音对他的听音辨音、发音敏感度、掌握一门新语言不仅无害,反而有益。想想从小发美音,对Leap Frog,Dora the Explorer等美语资源如饥似渴,同时一些英音节目(如BBC Children)、音频动画(如Thomas and Friends,Peppa Pig,Fun With Phonics)也照样听得津津有味。美音并不影响他对英音的理解,今天他念heard带卷舌,明天不带,也许后天又回来了呢!即使不回来也不影响交流,所以不必刻意区分这两种发音,其韵律节奏是相通的,只选其一而错失其他很可惜。

  Q25. 听音频、看动画时,父母是否要跟读、复述给孩子听?

  答:与绘本的亲子阅读不同,音频、视频资源在使用时,不太建议父母过多介入。除了特定时期、特定目的的音频、视频学习(譬如练习拼读),都应听从孩子的喜好。性格外向、喜欢跟读的孩子,父母不用要求也会很自然地跟读;不爱跟读的孩子,也不必勉强,不跟读、不复述、不打扰,只是静静地陪伴孩子听/看,待音频、视频播放结束后,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选取部分儿歌进行朗读、研读歌词、演唱等形式的互动,或选取部分动画研究字幕、配音、剧场表演等,以加深孩子对剧情的理解。只要持续加大优质音频、视频的输入,跨过静默期,终将迎来轰轰烈烈的输出。

  Q26. 有些语速较快的原版电影,孩子显然看不懂,却看得津津有味、每日必看,这对启蒙有作用吗?

  答:只要孩子感兴趣的资源,大人不必纠结于孩子是否看懂、吸收了多少,这些看似无效的输入其实对孩子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多帮助,即使没完全看懂,多次重复后,再看其他难度稍低的资源也会觉得很简单。

  Q27. 磨耳朵的资源是否需要分类?还是儿歌童谣、绘本故事等统统存在一个U盘里一起听?

  答:磨耳朵资源的存放建议分门别类存在不同U盘内,以便于孩子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想听的音频曲目。U盘上要使用不同颜色的贴纸,或写上代表类别的标识文字,帮助自己和孩子进行区分。当然,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U盘内的资源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以文件夹形式区别不同类型资源。

  Q28. 分级读物的音频应如何使用?

  答:分级读物定位为亲子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的练习素材,其音频也应该围绕这一目的来使用。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尝试拼读,将单词“读”出来,在使用时,应先让孩子朗读一遍书本,再对照书本听音频,通过对比标准发音,将拼错的单词圈出来,反复听音频,直至发音准确。

  Q29. 选择动画是否需要考虑字幕?

  答:选择动画时,字幕是一个重要考量。目前市面有三种原版动画:无字幕动画、英语字幕动画以及中文字幕动画。一般情况下,首选无字幕动画,避免文字对听觉、视觉的干扰,使孩子能专注于画面以及人物对话的声音,这和亲子阅读时要重点关注图画,尽量不让孩子关注文字是一个道理。如果孩子还不识字,那么英语字幕、中文字幕影响都不大。但如果孩子已经认识一些文字,则要尽量将字幕隐藏起来,否则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字上,相当于在练习速读,对英语学习没有很大帮助。当然,有两种情况比较特殊,应另当别论。一是开始识字的孩子。对识字阶段的孩子来说,带字幕的动画是不错的选择。二是英语启蒙比较晚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英语听力以及画面理解能力跟不上,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字幕能帮助孩子理解剧情,降低动画的语言难度,但建议只看一遍字幕,看完后父母可以带孩子回顾一下剧情,第二遍起要隐藏字幕,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

  Q30. 音频、视频资源使用时,父母是否需要翻译?

  答:妈妈们在面对音频、视频资源时容易焦虑,总担心孩子听不懂、看不懂,心里很没底,不像原版绘本的亲子阅读,每个小细节尽在掌握之中。其实大可不必忧虑,孩子愿意接受某一类资源,说明或多或少都能理解一部分情节,父母可以选择在资源使用前或使用后介绍故事的大意,加深孩子对故事情节的认识。至于音频、动画中的具体句子和单个词语,并不要求孩子都能精确掌握,只要确保一定的重复量,孩子能从上下文中悟出句意,并带来整体的输出。

  Q31. 每天听音频是不是有一个最佳的时间段?

  答:听音频的时段与生活作息息息相关,父母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清晨、固定的休息时间都适合用来磨耳朵。不过,有三种情境不太建议使用:一是上学、放学路上。专注于音频会使孩子忽略交通状况,影响人身安全,加上外界人声嘈杂,要听清声音势必要提高音量,长此以往会损坏孩子听力。二是睡前。睡前听音频,要么很专注,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影响睡眠;要么能催眠,磨耳朵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用餐时。多项研究表明,用餐时视觉、听觉的注意力转移,会干扰大脑中枢接受饱足信息,容易摄取过量,而且一心两用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已然不言而喻,不少家长的教育意识已经与日俱增。 但是据调查显示,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是最让人头疼的科目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任重而道远,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可以来沪江网挑选最合适的课程,帮助各位家长解决孩子学习英语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