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波科恩刚开始学中文时,老师给他取了“洛克”这个顺口却带点洋味的中文名字。两年后,说一口地道普通话的洛克有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傅大江。

傅大江是加拿大约克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和拉美研究的二年级学生。不久前,他荣获“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多伦多赛区冠军,取得了今年夏天前往中国长沙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的资格。改名正是为了以一种崭新的状态迎接这场云集八方学中文高手的大赛。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傅大江一本正经地解释他名字的含义。

不过,这个20岁活泼开朗的小伙子更愿意以这个新的中文名字向他的加拿大老乡、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山靠拢。“大山是我学习中文的最大偶像,”他说,“我也想像他一样,做中加文化交流的使者。”

其实,傅大江两年前前往中国学习中文时,对大山一无所知,也没有接触过中文。他是法裔加拿大人,已经掌握了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父亲从事法语和英语的互译工作,深知多学一门外语的重要性。2011年5月,傅大江读完大一时,父亲把他送到北京参加一个为期3个月的中文学习强化班。学习快结束时,傅大江对自己的中文水平很不满意,也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很不够,就强烈要求继续留下来学中文。这样,他暂时休学,在北京又待了一年。

15个月的时间,傅大江从对中文一窍不通变为中文表达流畅、发音纯正。“哥们儿”、“北京爷们儿”,他在讲到酣畅时会调皮地炫耀带着儿化音的京腔。他说,跟中国朋友聊天、相处,让他学到了非常地道的中文,多方面了解了中国文化。他总是自觉地远离外国人的圈子,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接触中国人,把自己融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这就是他学习中文进步迅速的窍门所在。

    “我在中国过的日子,我肯定不会忘记,”傅大江说。

他说,他是吃货,最喜欢的中国主食是刀削面,最喜欢的中国菜是回锅肉,他还喜欢“喝着啤酒,吃着串儿”,喜欢包子、豆浆、茶叶蛋之类的中式早餐。他喜欢跟中国朋友去KTV,每次第一首必唱中国歌手腾格尔的《天堂》。他喜欢看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热门中国电视节目,喜欢看中国影星周润发、章子怡演的电影。他喜欢上QQ和人人网跟中国朋友打招呼。他最喜欢的中国城市是大理,他在那里买了一个少女头像的艺术挂件,会在特殊的日子比如这次接受采访时拿出来挂上,好让自己有一份特殊的心情。

傅大江从中国的经历中不仅收获了过人的中文能力,也了解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发现了中国人热情善良的天性。他深有感慨地说,在北京他是老外,但从来没有感觉被当成外人。“你对他们的文化、生活开放,真正有兴趣,他们也对你开放,善待你。我在中国的全部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爱中国。”

如今,讲普通话基本没有口音、游历过中国大江南北的傅大江仍然相信,中国非常适合他探索新的东西,“反正我想回中国,我还没看完,我一辈子都不会看够这个国家”。

 获得“汉语桥”预赛的冠军,让傅大江有了回中国参加决赛的机会。他辞去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兼职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汉语桥”决赛的准备中。现在,他每周要接受约克大学中文教授和中国留学生志愿者约20个小时的赛前辅导。她们非常看好傅大江,不仅帮助他进一步提高中文水平,还专为他编写了一个单口相声,让他在才艺展示环节中表演。

对于7月初在长沙举行的“汉语桥”总决赛,傅大江又紧张,又兴奋。他说:“我有信心,但我知道我还得下很多功夫,我得继续努力。”

傅大江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在中国从事演艺工作。他说,他喜欢话剧,也表演过话剧,有当演员的小念头。到中国学中文后,他的小念头变成了大想法,希望能在中国当演员。“如果通过当演员,成为中加文化交流的使者,我觉得就是最完美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