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报纸与高三考生、家长及老师见面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较去年的考纲又有了许多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引发高考命题内容的变化。为此,本报记者就已“出炉”的《大纲》采访了石市二中高三年级组的教师,他们对各科考试大纲进行了解析,并对考生下阶段的复习提出了建议。

化学:重视能力考查

石家庄二中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一级教师王瑞英老师分析,2005年的考纲用不小的篇幅具体说明了“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可见今年的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变化———

增加:“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酸碱中和滴顶的原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设计和评价试验方案”中“和评价”3个字是新增加的。

删减:“了解钢铁的腐蚀和保护”,“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解析———

考纲中减少的多是些原本就不特别重要的内容,增加的内容较多、算是重头戏。新增内容更多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性质的学习,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也突出了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方面。

▲应对———

考生应能用更多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今年的考纲中特别说明“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化学学科和数学学科的结合。

物理:多选出现是必然

石家庄二中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李银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考纲的知识点和2004年相比无变化,在知识点的说明上添了一句话:关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近似相等。在题型示例中提供了一部分多选题,而去年全是单选题。这个变化是最大的。

▲解析———

题型变化从答题的难度上提升了,但并不代表试题整体难度的提升。今年砍掉一些无区分度的题目,以中等难度作为起始,但难度的上限比过去低了。

题型从单选变成多选是一种必然,因为单选本身就是“短命”的、从来就不是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水平的好题,单选改成多选,从考试的检测功能上看是一个正常事件;对某些学生来说,有一点冲击。

▲应对———

李老师指出,有些考生对单选题和多选题有误解。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就叫单选。从信息分类上来说,单选是指针对同一题干的同一信息的不同结果,这叫单选。针对同一题干的不同侧面的信息,称之为多选。多选是指信息上的多,而不是答案上的多。所以有些多选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李老师提出后期复习的12字方针,“查漏补缺、完美解题、及时回顾”。“查漏必须补缺,不补缺就没必要查漏”。第二,“行百里者半九十”,一道题要完整地解答出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及时回顾”主要是为了防止遗忘,考生在后期做的题量比较大,如果不及时回顾,做了后边又忘了前边就得不偿失了。

生物: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

石家庄二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王英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的考纲考试范围的书写次序有些变化:2004年以第一册、第二册、选修的顺序,今年将三本教材做了统一整理。

▲变化———

增加: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强调了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人类基因组研究;基因重组;单克隆抗体强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增加了“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的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删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均删去了“及其作用”四个字;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删减了“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解析———

增加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基础知识源于课本,但试题的选材会远于课本,更接近生活。

▲应对———

考生在此后的复习中应提高推理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一个实验后就应知道它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应该能够独立、完整地把它设计出来。考生的读图能力应做到能从图表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并用最准确的术语加以表达。

一定要注重基础,注重教材,因为,教材才是最好的参考书;题是做不完的,选材也是找不完的,一定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押题”也是不可能的,高考题肯定是考生没做过的。考生千万不要等考完后因没把握好基础知识失分而后悔。

历史:删减考点为学生减负

石家庄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冯静贤老师在仔细比对去年和今年两年的考纲后感觉,“变化还是比较大”。此次新考纲删掉了部分考点,突出了主干知识,更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

▲变化———

删减:删掉的内容以中国古代史居多,比如“刺史制度”、“玄学”、“府兵制”、“募兵制”。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删掉了“三一八惨案”、“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建设”、“一·二八事变”。世界史中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有所删减,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巩固等内容删掉。

增加:中国近现代史新增知识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国古代史上只增加了“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世界近代史新增:苏联的建立、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部分中新增了“日本”。

考纲在表述上的变化比较多,中国近现代史调整较多。比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今年改为“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改为“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解析———

从此次考纲变化中可以看出所删掉的都不是主干知识,增加的内容比较少。文字表述和顺序调整后,考生能更明确知道所考查的知识点。

▲应对———

冯老师认为,考纲中已经删掉的知识点考生完全可以不再看,因为这一次它删得非常明确。既然考纲中已经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那么考生需要注意,对一些历史事件,掌握时应力求把握全面、完整。

考生还应有针对性加强小专题的复习,把相关知识汇总起来形成小专题、放在一起进行复习。

地理:加强读图能力

石家庄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一级教师朱月敏老师认为2005年考纲与去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考试形式也没有变化。“题型”表述成了“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等题型”,这个“等”字是否意味着有新题型目前还不得而知。

▲变化———

变化相对较大的是自然地理部分,去掉了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比如:自然地理部分去掉了“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删除的内容还有“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区时的计算和应用”中“计算”被删除。

增加:“锋面气旋”、“气压、气温的等值线图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地图部分对“等深线”提出了要求。在“地球”部分,新加了“国际标准时间”这一内容。在“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这一内容的“方向”后面增加了“速度”。中国地理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对珠江增加了要求,将原来“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替换成“珠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在“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部分,增加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内容。

▲解析———

今年的考纲在“试题难度”说明中没有容易、中等、难题所占具体比例,而概况为一句话“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过去中等题50%,现在是“为主”了,或许所占分值就会超过一半。

▲应对———

考生应注意各种图表的判读和应用,当前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实际密切相连的知识要重点掌握。读图能力一定要加强,教材上、各种图册上的图表要熟悉。从现在开始,可以对各种等值线图的题目格外留心,加以练习。

政治:体现“以人为本”

河北省优秀政治教师、石家庄二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王国成老师认为,从今年考纲上看,政治的考试内容变化较大,形式基本稳定。死记硬背的东西有所删节,增加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与时俱进的东西,这种变化的主旨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变化———

哲学常识部分在唯物论中,增加“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在辩证法中,将原来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改为“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原来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改为“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原来的“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改为“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增加了“科学的发展观”。政治常识部分,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将原来的“国际法”修改为“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另外,增加了一些“以人为本”的内容。

▲解析———

今年的考纲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比如增加“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科学的发展观”、“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等,就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考纲变化呈现的第二大特点是,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关的经济理念和政治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原来的考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在更名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其中,同样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原考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今年最新的提法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体现了收入要与企业的效益和资产、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状况挂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突出体现在新增的一些考点上,比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健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应提倡诚信”。

▲应对———

考生把握住考纲变化的特点也就能把握住今年高考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考生应把变化了的考点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储备起来,首先要看其所属的内容范围,也就是看其属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还是哲学常识。要能把一个考点迁移,看它在不同的“学科”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即政治学科的变化要和历史、地理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挂钩。总之,考生面对变化切莫盲目,首先应把基础知识打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燕赵都市报